作者:邢焱
作者简介:鹈鹕顾问首席顾问
很久以前,当企业说“以客户为中心”的时候,也许那只是一个漂亮的口号!企业不关心怎么才能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现如今,当企业说“以客户为中心”时,是认真的,但是却不知道怎么能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接下来,我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两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以客户为中心”?企业如何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就在前几天,我在某一线城市的机场。到达机场时是晚餐时间,而我的飞机是在晚餐时间后起飞,我有点饿了。机场太大,我的行进路径中看不到一个餐厅。时间还有,我想找个餐厅。这时候,我看到了一个交互式的大屏幕在通道边上,界面如下:
当我看到“餐饮购物”,内心一阵狂喜,于是就点击了一下,进入了如下界面:
这时候我开始发懵。因为我不知道我在几层——即便是经常坐飞机的人也很少认真的去研究机场的构造,出发层到底在几层……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点选了一家餐厅,出现如下画面:
看到这个图我更觉得很无助了,因为我不知道“我”在哪里,图示里只标注了餐厅的位置,而我在哪里呢?然后我点击导航,就给了一条路线,但是我一直没搞清楚我是否需要上下楼……因为站在我的位置,朝着图示里指示路线的方向看过去,我根本看不到这家餐厅……
再举一个例子。也是那次出行,我中间坐了个短途的城际高铁。现在高铁都能凭二代身份证无障碍进站-乘车-出站了,一气呵成无比顺畅。但是,商旅出行的人都要打乘车凭证(就是车票),所以很多时候是急匆匆到火车站,找自助机打出车票,而有自助机的地方可能离候车室很远。那么如果很急,没有打票,下车出站后又要找售票口自助打票。整个过程听着就心慌!
我这次城际短途,进站时一直没找到哪里打票,惴惴的下了车,突然眼前一亮,看到以下景象:
就在出站过了闸机的地方,一排报销凭证打印终端屹立在那里。开心!欣喜!称赞!这是我对我内心的描述。
以客户为中心就是充分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围绕客户的需求提供服务及产品。产品及服务的设计紧紧围绕着“人”,为“人”提供可靠、方便、高效、愉悦、尊享等美好的体验。
可以看出,第一个机场的例子,虽然提供了一个互动屏幕,提供了客户可能需要的服务,但是没能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考虑客户的所见所想,没能解决客户的问题,还给客户造成了困扰。这种设计,不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是设计者“想当然”为中心的。
第二个例子,出站闸机外的一排报销凭证自助打印机,看似简单,却凝聚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全部思想——客户的立场,客户的需求,以最简单的方式解决了客户的问题。为什么说看似简单,因为我在另外一个准一线城市庞大的高铁车站,足足走了 10 分钟才找到自助机,才打出报销凭证!
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很简单,就是要回答“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干什么?我怎么干?我希望感受到什么?我希望获得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客户”。
首先,客户画像
客户画像是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
我——客户,是“人”!只有当企业把客户当人看了,才会去理解客户,去了解客户的喜怒哀乐,去考虑客户的需求。因为我们都是人!
我——客户,作为个体的人,和别人有什么区别?企业要对客户画像,把客户根据消费层次、交互习惯、兴趣偏好、行为模式等进行分群和分层,尽量精准的去了解每个群体的客户的需求。
其次,客户视角
客户视角是回答这一系列问题中的主语是谁的。
我——客户,因为一些需求,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产生了关联。产品及服务的好坏都是客户的判断,而这种判断是以“我”为中心的,是“我”的感受,“我”的观点,给“我”带来的价值或者困扰。“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干什么?我怎么干?我希望感受到什么?我希望获得什么?”主语都是“我”。
企业自以为的好与坏都是企业的一厢情愿。
第三,客户场景
客户场景是回答“我在哪儿?我要干什么?我怎么干?”的问题。
我——客户,在什么情况下与企业的信息、产品、服务、环境等产生了关联?在产生这个关联时,客户的需求是什么?客户这时候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客户有什么行为?客户是怎么想的?企业里的谁或者是什么给客户提供相关的帮助?是如何帮助的?这些帮助能让客户获得什么?
第四,客户逻辑
客户逻辑是回答“我希望感受到什么?我希望获得什么?”的问题。
我——客户,在与企业交互时的逻辑是什么?“你”应该知道我是谁;“你”需要尊重我;“我”讨厌没有安全感,讨厌复杂,讨厌被打扰,讨厌受到惊吓;“你”要让“我”觉得开心,有价值……
企业要真实做到“以客户为中心”,除了以上四点,还有一个重要的基础——“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布局和文化建设。需要自上而下的思维的改变,从过去眼里只有冷冰冰的市场,到眼里都是活生生的人;从一切为了 KPI,到给客户带来更多价值。在内部形成内部客户的概念,后台部门以前台部门作为“客户”,支撑部门把业务部门作为“客户”,整个企业才能形成为客户设计,为客户制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氛围。这样的企业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更高的赞誉!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