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最伟大的头脑,与最聪明的人共同进化
王储:我是印象笔记的王储,也是今天直播的主持人。今天很荣幸请到一位大咖,湛庐的韩焱老师,韩老师是湛庐文化的创始人、董事长。我也看到今天评论区里有些观众在说非常喜欢湛庐。允许我稍微花点时间去介绍湛庐文化。湛庐文化的使命与愿景是对话最伟大的头脑,与聪明人共同进化。湛庐文化出版非常多爆款书籍,例如像是传播界和营销界人士都必看的一本书《影响力》。另外还有一本我个人也非常喜欢的书《鞋狗》,是耐克创始人亲述耐克品牌最早如何开始、成长,以及如何对市场产生极大影响力的故事。
我非常有幸在几年前就认识了韩焱老师,我认为韩老师有三个特别厉害的地方。第一点,韩老师作为湛庐创始人,打造了很多优秀的产品。给大众带来很多优质内容,真正的做到「与聪明人的共同的进化」,让大家一起成为更优秀的人!体现了湛庐不仅仅是一个出版商,他们做的事情更多的意义是想让更多人去接受更优秀的内容,蜕变自我,这是非常意义的一件事情。第二点呢,韩老师作为这个出版界的大牛,她的朋友圈是非常厉害,因为她的工作非常接近知识的源头,所以朋友圈就集结了国内外各领域最前沿思想的大咖们。第三点,韩老师还是一个专业的马拉松跑者,这点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精神和身体总要在路上,韩老师是两个都在路上。以上三点是我认为韩老师非常了不起的地方。今天韩焱老师带来她的新书《把思考作为习惯》, 现在有请韩老师给大家介绍这本新书。
韩焱:谢谢王储。今天特别难得可以通过「识堂」和大家见面,一起聊聊思考、阅读,以及跟知识学习、成长有关系的话题。我是湛庐的创始人,我们和很多世界上最伟大的头脑,也就是国内国外专家合作,帮助他们能够把他们的思想传播给更广泛的读者和用户,让先进的思想能够去影响更多人。这些大师、大咖都是思想的源头,他们常年处在人类的知识边界。湛庐在做的事情就是去挖掘、开拓这些知识边界,让大家也可以站在这些大师的肩膀上,与最聪明的人共同进化。最聪明的人都是谁呢?首先是这些大师,其次就是我们这些追随大师思想且不断跟着他们一起更新迭代的人。在「终身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也是最聪明的。我们创立湛庐这个品牌也是为了不断地进化,服务好大家。
今天王储邀请我来识堂,一方面是跟大家聊聊有关思考、学习、成长还有阅读等方面的话题。另外我也给大家带了份礼物,也就是我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把思考作为习惯》。
(书写轨迹为Everpen Neo 导出生成)
从幕后到幕前,我希望《把思考作为习惯》就是那个开瓶器、那把螺丝刀
王储:刚才韩老师说创立湛庐有17年了,然后您从事出版行业将近有30年的时间。想问一下是什么原因让您决定从一个内容的催生者转变为一个内容生产者(从出版人到作者)。当然我们知道您平常经常会做一些直播分享、演讲,但为什么会让您这次想出版一本呢?
韩焱:大家讲一个出版人其实就是播种者,播种者这个角色,以前人们的理解好像是为他人做嫁衣的人。我以前曾在世界上最大的出版公司西蒙&舒斯特(SIMON & SCHUSTER)工作。它的logo就是一个播种者,是米勒一幅画的圆形。那时候西蒙&舒斯特的老板、老主编都告诉我们,我们就是为他人做嫁衣的人、要去服务作者的人。我们就是那个能够帮助作者把他的思想孵化出来,然后再传递给读者的人,所以我们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这样的角色。有作者曾说过那么一句话:你吃这个鸡蛋觉得好,为什么一定要去认识这只老母鸡呢?身为作者都这么说了,那身为出版人其实就更隐身在作者之后了。有时候老母鸡都不愿意出场,那出版人都是服务老母鸡的,我们就更不好意思出场了。
坦率的说,我从事出版快30年了,在前面的20多年里我真的都是这么想的。但这近5、6年以来,国内的内容服务行业蓬勃发展,国际上也有这个潮流,让我不禁思考,我们这些出版人的角色可能需要发生一些变化了。因为现在大家学习内容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所以才有短视频、自媒体等等的兴起。换句话说,也就是内容生产者无论用什么方式,目的就是要离用户越近越好,最好是让用户想起一个内容品牌的时候,它能对应联想到某个ip。比如内容服务行业就有特别多ip,像是樊登老师、罗振宇老师等,或者像得到这样的平台。
有个事说得特别好,用户买了手机之后不会使用,那这是谁的问题?肯定是卖手机的人的问题。同样地,买了一本书,读者说看不懂,一般人可能就会说自己阅读水平太差了、知识水平不行,反而没有人去怪出版人,但实际上应该这样吗?我们也反思了一下,认为也许不应该这样。实际上就应该是像现在这样,让大家有更多途径和渠道接触这些好的思想,也就是受到这样的鼓舞,我重新看待了作为知识传播者这样的一个角色,作为知识传播者不仅需要挖掘好的思想、把它更好的呈现出来,更需要把这些内容从作者视角转换成「用户视角」。30年的出版生涯,我也在这个行业中一直在观察、思考,思考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去帮助用户,也就是这些终身学习者。所以就特别想把我学到的一些工具、方法、启发等等的思路捷径总结出来传递给大家,我在《把思考作为习惯》前言的开篇就写到,我们如果想开红酒,得有个开瓶器;想要安装家具,得有个螺丝刀。我就是希望这本书能变成这个开瓶器或螺丝刀,能帮助大家有更好的能力地去提升自己、理解和接纳那些好的思想。
另外您也讲到这些年我都在跑马拉松,我是世界马拉松大满贯的获得者之一,这在中国大约有300多个人,全世界大约有一两千人。在跑马拉松的过程中,我个人我收获最大的就是一种马拉松精神,我把这种马拉松精神用在了自己的人生和事业上,这也是我想通过写这本书传递给大家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跑马拉松的时候,一个全马的长度是42.195公里,也就是40公里再加上2.195公里。所以跑的时候是需要有策略的,在跑马拉松过程当中,其实是得把它分成至少四段的,也就是每一段是十公里。第一段的策略是一定不要跑快,不然体力耗尽就没办法持续了;第二个十公里需要注意补水,因为身体大量的失水,后面也会支撑不下去;第三个十公里是要补能量,吃能量胶囊或吃香蕉、运动饮料都可以,总之要让这些能量帮助你补充体力;到了第四个十公里的秘诀就是不能走要坚持跑,即便是跑的慢也得跑。如果不跑开始一用走的,你很可能就完不成这场马拉松了。马拉松都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人如果这四个十公里你都能严格地按照这个策略去执行,我们可能才能很好地保证自己不退赛,顺利完成比赛。
因此对应到职场或人生当中也是如此,我们的人生和职场生涯就宛如跑一场马拉松,在这个过程当中也需要有不同的策略、也需要补水和补各种各样的能量,那么这些是什么东西,就是我希望通过《把思考作为习惯》本书里给您们答案,帮助大家能够很好地去规划人生和职场生涯的发展。
为什么要做「把思考作为习惯」这样难上加难的事情
王储:我特别想问您关于这本书的这个主题,为什么「把思考作为习惯」?当下这个时代大家都很忙,其实没有时间去思考,而且思考这件事情本身就很难,现在还要把思考作为一个习惯,为什么要选「把思考作为习惯」这种难上加难的事情作为这本书的主题?另外我们如何想做到?这点特别想请教韩老师。
韩焱:这个问题特别好,好多人也都会问说你们湛庐是不是就爱给大家找麻烦,给我们弄些特别难的事,思考也难、习惯也难,您们还把这两个难的事情放到一块去。是这样的,我为什么觉得要提倡「把思考作为习惯」,是因为当时我的同事问我您为什么写这本书,或者您总结这本书的核心精神是什么?我说「把思考作为习惯」。大家就说说,对,这就是您日常在做的事情。所以我们最后就把这句话拿出来作为鼓舞大家的一种精神!在我的生活、创业,和发展湛庐品牌的过程中,接触到非常多人,有成功的人、有正在创业路上的人,还有一些总是不顺利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你去比较他们之间的不同,就会发现那些常常思考、善于思考的人更容易成功,更容易为自己找到很多出路。也很多思想大咖都在讲述这件事,像是我们去年出版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新书《噪声》,大家都知道他就是《思考,快与慢》的作者,他告诉大家我们的头脑里有两个决策系统,系统一和系统二,一个是快思考,一个是慢思考。他在《噪声》中也提到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因为人类大脑有缺陷,所以特别容易掉到陷阱中,环境也会产生「噪声」,这种「噪声」人们是觉察不到的,但它却无时无刻的影响着我們。卡尼曼有个比喻特别好,噪声特别像地下室漏水,平常看不见也不觉得闹心,但它终将酿成一些大错,到时候情况就一发不可收拾。另外包括「偏差」也是一个影响我们正确决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都需要我们用思考来对抗,我们不能遇到什么事情都启动我们的系统一,因为系统一就是不加思索,是用思考的捷径去做决策。
刚才你也讲到了《影响力》——《影响力》里面说到的这些心理机制,都是因为我们爱走捷径、爱随大流,所以才让影响力的六大武器有了发挥的场所和发挥的可能性,影响力的六大武器针对的就是爱走捷径的人。书中讲到了很多原理,比如知觉对比原理等等,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你凡事都走捷径,那你一定不会做出非常好的决策,所以你一定要让自己思考,当你遇到一些所谓棘手的工作的时候。我常常给大家讲一个例子,科学家弗林的例子,他说,现在为什么我们觉得事情越做越难了,我们原来付出100%的努力,可能我就会有100%的回报,现在我付出200%的努力,可能我获得50%的成效,到底因为什么?——是因为除了这个世界越来越复杂和不可确定之外,实际上是因为友好的工作越来越少,棘手的工作越来越多了。
友好的工作就是那些有规章制度可循,按照经验法则就可以去做好工作,这么做就不会错。然而,有些新的工作遇到的情况是我们以前都没遇到过的,都是一些新的情况,所以没有什么SOP你可以去遵循,老同志也没有经验可以传授你。在这种情况之下,棘手的工作变多了,你会问为什么没有效果?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你还是走捷径那是不行的,经验法则已经失效了。面对这种棘手的工作的时候,你就需要更多的去思考。我上面说了这么多,如果还不能说服大家去思考,那我就觉得这个情况是无解的。但当你意识到我要去思考的时候,你又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不太会思考,或者是我都不知道要怎么思考,这个时候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如果你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做顺,那你就必须刻意练习。很多人说1万小时天才理论不对,做1万小时也不一定就能成功,为什么这样?这恰恰是因为你没有好好去看1万小时天才理论的发现者、提出者——这位心理学家的书。1万小时天才理论里面有个很重要的观点,不是只让你练习1万个小时,而是你每练习一个小时,都要比上一个小时精进,如果你的练习如果没有做到比上一小时精进,那这就是不行的!你怎么精进?你得自己琢磨、复盘,你得去深入思考这件事。然后,需要你不断地去做,最后把它变成一种习惯。
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把思考作为习惯。你刚才也说,思考和习惯这两件事很难连接在一起,怎么连接,有没有好的方法?我有一个好招,就是阅读。因为你如果想去思考,但你不能凭空思考。如果我脑袋空空,我怎么思考?你总得有点线索和素材吧,从哪里寻找素材?阅读是最便宜、最简洁、最丰富、最有用的,最好做的一个可以给你思考素材的方式。当你想去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很容易,你就按图索骥。比如,你想完成一次马拉松长跑,你可以去搜有哪些经典的书?——马拉松宝典。如果你想去写作,我想写出自己的第一本书,你去搜索,你会发现很多讲写作的书,教你写作。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数据分析师,也有很多的书教你怎么成为一个好的数据分析师,从观念理念到相关的能力模块,都有!
在这个过程当中,你通过阅读,你可以找到你生活当中接触不到的那些大咖,作为你的导师团,这多么简便!所以,我告诉大家的,包括我自己在践行的、我的同事在践行的——把思考作为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阅读,广泛的阅读、跨界跨域的阅读。
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把思考作为习惯」
王储:您刚才讲到阅读是最好的方法——去完成把思考作为习惯这个难上加难的事情。我的第三个问题是,您觉得把思考作为习惯这个方法适合所有人吗?
韩焱:我觉得是适合所有人的方法。其实,思考也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在你现有的思考能力、阅读能力、知识水平的基础之上,你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都可以展开思考,从小朋友到年纪比较大的人,都不需要其它什么额外东西,只要你有一个正常的大脑,你都不大可能碰到什么障碍,唯一的障碍可能就是心障。其实,关键在于你自己不愿意去展开思考。我举个例子,拿我们家的阿姨来来说。我们家有请一位阿姨,孩子很小的时候阿姨就在我们家,她在家里待了有十几年了,跟家人差不多。在我们的交往过程当中,我很注意一点,我们请阿姨来,是不希望用她的生活习惯来改造我们的生活习惯,而是希望说她能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习惯里,因为是这是为了方便我们共同教育孩子。孩子不懂事,他跟着谁就会学谁的习惯,但是不知道这个习惯好坏。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跟阿姨交流特别多。所以,最后阿姨到现在都会跟我说,你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凡事要动脑子,凡事要举一反三。我们家的阿姨小学没毕业就去打工了,但在这些年我们相处的过程当中,我都跟她讲把思考作为习惯,她也学到很多。
对她影响最大的,比如说她就学会了分类思维,以前在她的生活习惯里,家里的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是很少去分类并且再去归位,所以找东西就很难找到。有一些东西,因为不归类,也不容易保存和收纳。我们就不断地帮她去想,通过任何一件事情去明白什么叫做分类,书怎么分类,衣服怎么分类,食品怎么分类,日常用品怎么分类……我觉得我塑造了她的这种思考,她现在看到什么东西都要去想一下应该怎么分类,我觉得她自己的受益也很多,她也会把这个习惯带回到自己的家庭中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她也会用到类似的一些思维。我觉得,任何一个人,不管背景如何、知识水平的起点如何,把思考作为习惯都是适合的,也会让你自己受益。
打破自己,才能重构自己
王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把思考作为习惯去提升自己,改变自己。我下面想问您一个问题,我在看书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观点,您说所有人都要先打破了自己,才能重构自己。打破自己的第一步要直面元无知。您怎么样理解元无知的?因为我原来经常听说的都是元认知。然后就是,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您说原无知?
韩焱:元无知是什么意思?元无知说白了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因为不管每一个人,我们现在在直播间的任何一个人,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亲朋好友,不管他学识多么渊博,其实都有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所以这个元无知是深深烙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也就是说,当你想要去进步的时候,你第一件事就是要去找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件事情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但是,首先第一点你要承认我一定是有元无知的,一定有一些事情我不知道,而且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那你说这不是变成一个无解的问题了吗?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怎么才能知道这件事?那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你想出发、想进步,你选定了一个方向、你想去解决眼前的一些难题,早就有人告诉我们方法了,其实成功不是你自己发明创造,成功90%都是你去找到做的很好的人,然后通过这些人去找到已经成功过的这种解决方案。——90%是去模仿,10%是在模仿的基础之上改良、优化、进步。其实你的每一次的往前进阶都是这90%加10%。那这样一来,其实我们就可以就放松了,可能你原来想的正好是反过来的,10%我受点启发,90%都得靠我自己做。太多大师都告诉我们了,我们人类有一群被称为“镜像神经元”的神经细胞,它带来我们的一些具身认知,湛庐有一本书叫《神秘的镜像神经元》讲到,实际上镜像神经元就是模仿,人类就是靠着模仿一步一步的进化到了今天。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是要去先去做一些模仿,而且是大量的模仿,然后每次在你看到的好方案的基础上,再进阶10%,一点一点地就会实现指数级的成长。
用「成长框架」打破「元无知」
王储:您的书里提到了一个成长框架,我觉得是解决了我这种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去打破元无知的困惑。这个成长框架里您选了五个能力,分别构建学习力,规划力,决策力、创新力、习惯力,您为什么会去选择这五种能力打破元无知?
韩焱:我觉得你理解得特别到位。在我们生活里,你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框架,也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力。但是,我在这本里选的所谓的这五个力,就是帮大家去打破你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为自己构建一个成长框架。其实成长框架不是唯一的和绝对的,但是总要从一个框架开始。否则,当你想要做事情的时候,就会遇到你刚才讲到的那个状态,我从哪开始,四面八方好像都是路,我走哪条才对?
所以,我想对大家说,你不一定要选择韩老师说的这个,但是只要我今天在这儿跟大家交流,你觉得韩老师说的这个元无知的状态确实是对的,你需要去为自己找到适合的框架。如果我的这个成长框架不适合你,其实也无妨,你还可以去在其它的老师那里寻找,看看哪一个成长框架和学习框架适合你,总之你要先有一个框架,它就是你出发的最好的一个坐标。然后,你在构建这个框架的过程当中,我不知道你看过斯科特·佩奇的书吗?湛庐出版过有他的《多样性红利》和《模型思维》这样两本书,他在《多样性红利》里面讲到,我们大家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要给自己选择一个视角。视角有点像我们说的我要用什么方法去做一件事情,我举一个例子,假如我们来到一片森林,如果想要让人在森林里不迷路,那我就得给你画个地图,如果我想给你讲述森林的历史,那我应该给你大概讲述一下森林发展的时间线。如果我想告诉你我和森林的故事,那恐怕我得给你写篇文章。这就是一个视角,那在这个视角的基础之上呢?实际上,如果你要想把这事办好,我要给你一个地图,那么要把地图画好,我现在需要我要有一种框架和解释方法,我是给你画一个简略的图,还是给你准备一个立体的图?或者是怎样,总之,让你明白这个地图是怎么回事,你可以靠着地图在森林里面不迷路。但是,你总得要有一个!所以,我就为大家构建了一个你必须得有的一个东西,就是这个成长框架。
为什么我选择了这五个?我特别想跟大家说明一下。首先第一个学习力,我觉得大家不会不同意吧。因为它是不断地持续地给你的成长带来一些燃料的一个方法。终身终身,为什么我们说要做终身学习者,这是我们持续进化迭代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你必须要去具备的这样的一种思路、观念和价值观,因为你没有燃料不断的补充进来,是没有办法成长的。接下来呢,就是规划力,规划力其实就像我刚才讲到的,让自己达成一个目标的路径变得非常清晰,不乱走,然后是决策力,其实这个决策力跟自我效能感非常相关,很多人他缺乏一个“巴拉巴西成功定律”里提到的 “Q音子”,他把它叫“Q音子”,其实跟这个决策力也很有关系,就是有一些人他有好点子,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去执行,然后,有一些人的执行力特别强,但是,他就苦于自己没有好点子。“Q音子”强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就是他既有好点子,也有办法去实现它,这样的人是最棒的。所以,我就在这里特别地把决策力放进来了,就是你懂学习,懂规划,但是,得有一个决策力帮你把你的创新和创意连接起来,所以,它是让你成功的一个关键点。那么,接下来就是创新力,就是我刚才讲到的,他既要有好的创新创意,同时又要有好的执行能力。
但是,有人说过,成功,其实,它并不是一次一个大的事件,我们把它做好了就算成功,我们说一个人的成功,其实它是一生当中一系列做成了的事的集合,就是你把一件事做成了,这不能算成功,你可能接下来全失败了,所以你是一系列的成功,那怎么能保证你能获得一系列的成功?你就得有习惯力,就是你得把成功变成一种习惯。那么,我怎么能把成功变成一种习惯呢?就是刚才我们讲到的,懂思考,会学习,能够去规划,能够去决策,能够去创新,那这样才能够实现一个最持久的续航,让成功不断的一次一次的复现,所以,这就是我认为为什么这个成长框架应该是这样。
让「链接」成为你职场生涯中的放大器
王储:韩老师刚才讲的成长框架,包括学习力,规划力,决策力,创新力和习惯力这五个方向。听完以后,我就觉得我的努力就是有个方向。我再向韩老师提问,包括印象识堂的用户,以及印象笔记的用户,其实有很多人也是从初阶的职场人慢慢地变成一个职场的管理者的,像您作为创立湛庐17年的创始人,把湛庐这个国内的阅读品牌做到这么优秀的位置,出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您是否能讲讲《把思考作为习惯》这本书里,从职场的角度,能为公司各个阶层的员工提供什么价值,如何去为员工赋能?想听您讲解一些《把思考作为习惯》里的方法。
韩焱:在《把思考作为习惯》这个书里面的第三部分,我也写到了这一点。那么,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把思考作为习惯”,我们就成为了非常有效的终身学习者,也可以实现自己不断的进化。但是,我怎么能够让我的这份能力在我的职场当中去发挥更大的作用,让这个组织也受益,从而让我成为组织里面不可或缺的这样的人才,我们有一本书也叫《优秀到不能被忽视》。那么,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就是你一定要学会不断地在组织内外去成为一个大节点,成为一个魅力型的链接者,要学会去链接他人。如果你不能够把所有的人都链接起来,实际上,如果你不能链接更多的人,你的成功是会有局限的。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的动物,它都占一个生态位。比如,有的动物它就是视力特别好,像鹰,有的动物嗅觉好,狗一生下来就是这样的。那大家就有一个问题了,那人的生态位是什么?人生下来就是一个小婴儿,什么都不行,看起来我们人像是没有生态位的。最近湛庐马上要推出一个著名的进化生物学家写的书,我们暂时把它的名字定成《21世纪进化论》。他在这本书里就说的特别好,他说,我们人类的生态位是什么,我们的人的生态位其实就是不断地适应这个世界的各种各样变化,然后,能够发展出新的能力这样的一种能力,这就是我们人类的生态位,但是,我们人类的生态位有一个特点,是不能通过一个个体去完成的,否则你就没有办法不断的依据这个世界的变化去产生新的能力,去解决我们面对的挑战。他说,从远古时代开始,我们人类全部都是通过连接他人合作,完成,进行一种能力拼图,我们才做成事的。比如,他的动手能力特别强,他可以把很多东西做出来,不管是木工活,还是一些机械的东西。还有另外一些人,他特别善于计算,算东西特别好。还有一些人,他很善于治愈,他懂各种草药的知识。
我们在一个集体里,一个部落里面,一定是大家凑在一块,我们才能够存活下来,这个部落能够获得长足的发展,慢慢地,我们可能就有种族,民族,国家,那到现在社会也是一样的。你创业你在找什么,创业其实就是你找到几个人,大家的能力拼图拼在一起,保证了你要做的这个事业所需要的这种能力都具备,所以,这就是我们人类的一种生态位,我们可以通过合作,不断地去把我们的能力拼在一起,然后去应对不断变化的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一些难题。如果你能明白我们人类的生态位是这样的,你就能不断地在组织内外链接他人。当有任何一件事情或者难题需要去攻克,任何一项任务需要去完成的时候,你能构建起来,你就能连接出来一个阿米巴士这样的团队。如果你总是能够为你面临的每一个问题去找到一组你认为最合适的人,你作为这种超级链接者,魅力型的链接者,那你就是对组织最有贡献的人,你也是把所有有能力的人,不断地学习的人,不断地把思考作为习惯的人把他们链接起来,这个将会是你职场里的放大器。
------------------------------------
王储:真的是非常的精彩,我们跟韩老师学了很多,譬如,《把思考作为习惯》里的一些知识点和思维框架,為什麼会出这本书,这本书会给我们带来什么。423世界读书日,韩老师对大家有什么寄语?
韩焱:423,湛庐和印象笔记一起组织了一个职场人阅读报告的调查。这是我们已经做了好几年的,我也希望通过今天这场直播,请大家都来参与这件事情,我们423那天,我也会联合媒体人和知识大咖,一块来发布这个职场人阅读报告的结果。这个报告会让大家知道,现在职场人在阅读方面他都有一些什么样的习惯,哪些方面还可以去改善,我觉得,要有更多的人的参与,这个职场调查报告它的价值才会更大,才会更真实地去反映大家现在的一些阅读习惯和阅读现状,所以,我特别想邀请今天来听直播的人,大家都一起来参加,应该是在印象笔记和湛庐文化的微信公众号上,都可以找到这个活动,就希望大家积极地去填写这个问卷,到时候我们公布结果的时候,其实里面就有您的因子在里面了,4月23号的时候在我的直播间(微信视频号:湛庐韩焱),可以去听一听我分享最后的结果,更好地了解一下现在职场人他们都是一种什么样的知识需求,什么样的一种精神状态。
------------------------------------
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
王储:非常感谢今天韩老师的直播,最后几分钟的时间,我在用户群里选了一个问题,他们特别想了解韩老师的阅读方法。普通人的阅读方法和专业人士的阅读方法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大家想了解一些,您作为专业的人士是如何去阅读的?您的阅读方法能否让大家借鉴一下?
韩焱:我特别喜欢回答这种话题,因为我特别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阅读爱好者,因为它其实是最便宜,最方便,最有效的一种学习和进阶的方式,也是最好的一种启发你思考的方式。因为我的工作缘故,我确实是一天到晚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内容,你像很多作者,他们有时候就是只是告诉你说,我可能后年想出一本什么方面的书,他就是一句话,我连书名都没有,我就有一个方向,你是出还是不出?那我们就要进行很多讨论,还有的时候,作者他先写了一个或者几个样章,写了几章内容,写的自己整本书的一些结构,那你也需要去看,那我们其实看的最多的是这个draft或者manuscript。这些东西有点像我们说的这种样稿,但他给了一个他写作的稿子,那我们就必须要赶快去读,所以我每天其实读的非常多,过去的半年我同事帮我统计了下,这些样稿和样书我大概读了800多本,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大概从里面挑选了有五六十种。现在湛庐一年可能能出160种书左右,所以我们常年都要做这样的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的方法是精读和泛读,或者叫通读,是两个结合着读。
如果你是一个知识型的阅读者,你读书不是单纯的为了娱乐,你其实是想去升级自己的知识维度,那一定要先从你身边的这个问题出发。你是想有更好的教养?你想要有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你要开发自己的大脑,还是你想把工作当中的项目管理做的更好,复盘做的更好或者是数据分析这件事情做的更好?一定是找到某个方向,然后切进去。那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的建议是,你先要搜罗一组书单,可以从现在的专家推荐,或者,是从你身边专业达人的推荐,你可以去搜索到很多。甚至是这个亚马逊,或者是当当,或者是京东,豆瓣等等很多的地方,总之,你能给自己搜罗出一个书单来,当然你去湛庐阅读app,我也很欢迎,里面有书单课。在这个过程当中,你给自己形成了一个选择的池子。你拿到这些东西之后,实际上就是去看他的作者,看他的书的目录,书的前言,甚至你还要去看其他的人读过的一些评价。那当然,你其实可以通过湛庐阅读app的书单课,因为那些专家从他的视角把十几本书或者几十本书都串起来给你讲,你就获得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视角,然后精选其中的几本。
我也给大家说说为什么湛庐有精读班,精读班就是一个领域的专家带着你一章一章地读。有时候还不是从第一章开始读,它会有一个结构补充很多跟这本书相关知识,但是这个作者又没有写到里面的东西,还会补充很多领读官自己本身的专业知识、感悟和例子。我觉得这都是很好的办法。
如果是你自己去精读一本书的话也很好办,你精读一本书,你一定要highlight,而且精读,就不是只读一遍。我就有一个习惯,就是好的书,比如,德鲁克的那套书就是我创立湛庐之前做的,其实我读德鲁克的书也是这样,我每次读我都拿一种不同颜色的笔,我家里有500色的彩笔,我每次都选一个颜色,这个颜色比如说是1月22号我开始读的,这一遍我可能用绿色,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可能是5月23号读的,可能我就会换了一个棕色的笔,把一些心得笔记写在旁边。我就建议大家要多读几次,另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向别人输出。如果读完了,最好能把它讲给别人听或者能把这个笔记写出来。
王储:那其实就是精读细读,然后用笔标注,不断地学习和输出。非常感谢韩老师和今天晚上每一个参加直播的人。
韩焱:欢迎大家去关注湛庐阅读和湛庐文化的微信公众号,我们可以在湛庐阅读app不断地相见。
王储:谢谢大家,晚安,下次再见。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