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好开心,公众号的订阅读者超过一万了。回顾当时的初心,就是想通过文章帮助更多的市场人,并和大家一起成长。现在有不少人通过文字认识了我,还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2022年下半年,我们B2B市场人真的挺难的。
几个扎心的事实摆在面前(包括但不限于):线下活动办不了(或办了也请不来人);领导对商机指标逼得越来越紧;营销预算大幅缩减(或没有了);开始裁员…(以上排名不分先后,但焦虑程度呈现上升趋势)
不知道你们被说中了几个?
之前我也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当企业从“追增长”变为“求生存”时,市场人该如何应变?》时隔几个月再来看,当时还是太含蓄了,目前的困难似乎比想象中更大。
不过,我一直相信方法总是有的,比如:
现在的疫情就像打地鼠游戏,不知道哪里会冒头。
如果这些都没有,还是传统的“台上说台下听(玩手机),客户最多给个面子派人出席,决策者是很难直接参与的。
这些是事实,我们大部分做执行的市场人都心知肚明。但是为什么还是要搞活动?
说白了,还是因为对于B2B行业而言,线下见面是最有效的多客户沟通机会。
如果能把新客户带到会场,让客户感受气氛,了解了技术实力,并为销售创建了面对面的沟通机会,对于日后成交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要知道,销售靠原来渠道商、关系介绍想触达客户也难。
那么既然市场活动还不得不搞,那可以试试这些变化:
常常见到传统的销售还想着之前的土办法,“能不能搞到一些客户的联系方式,我们扫一遍”。但是现在情况变了,数据安全的红线不能碰,电话营销本来也效果差,盲目的触达还会引起反感。
我们自己都不喜欢被打扰,更偏好自己先找信息,客户也是一样。
如果没有办法主动出击,不如把时间节省下来和销售一起见见客户、第三方、调研机构和合作伙伴等,并且从这几个角度看看能不能一起发掘新商机(注意,不一定是新客户)
再次唤醒过往客户。之前联系过的客户,当时没有采购需求,现在是不是可以通过邮件再触达一下?
几年前购买过我们的产品的客户,可以关心一下使用情况,说不定有了新的想法,新的需求。
还可以跟销售、产品部门沟通,商讨一些以旧换新或者老客户升级优惠福利等。
触达的渠道更多一些。比如之前只是通过活动,现在可以试试白皮书内容分享直播、客户采访(圆桌讨论)连线互动、针对某一主题的在线系列课…
触达的内容更高质量一些。比如前面提到的主题化的系列内容、有说服力的客户案例(最好是视频版)、客户沟通期刊、能够查找信息并互动的社区…
与过往提到的关注内容有所不同的是,当下对精准的要求更高了。
也就是说知道目标客户是谁,他们是什么行业的,他们的需求是怎样的,他们在哪些渠道能看到?…可以说这样的内容是针对性的吸引,而不仅仅是为了内容而做内容。
当然,即便是做了这些,也不一定立马能够获得商机以及立马签单。但是持续地做,一定有效。
当客户有采购需求的时候,第一时间会想到,缩短了未来选型和沟通的时间。
说到这,很多人还是发愁,那商机的指标怎么完成啊?
我建议可以用先让销售团队知道我们的过程指标完成情况。比如触达了多少客户,有多少客户有互动沟通,多少人注册并阅读了白皮书继而又建立了联系…
用数据化的手段把每个阶段的客户行为做分析,未来可以把预算花在最能见效的触达方式和内容上,省钱又能提高转化效果。
谈到预算,估计是最让B2B营销人头疼的。年前做好的计划,费用说砍就砍了..
不过,全球的形势都类似。Gartner访谈过384位来自B2B软件企业CMO,收到反馈,2022年营销费用占公司营业总额的占比从11%下降到6.4%。其中,72%的市场费用将用于数字渠道,包括自媒体,付费的数字广告、搜索等方面。
在中国,大部分B2B企业的市场预算占营业额的比例都不超过5%。现在企业经营压力大,市场投入减少也是非常正常的。
应对的方法是把有限的费用可以分为能短期带来效果的“短线投入”和长期发挥作用的“价值投资”。
越是钱少,越要注重传播的体系化。尽量把一个主题持续说透。什么都想说,往往是不够聚焦,钱花了,效果不好。还不如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最有优势、最能带来效果的事情上。
除了日常就让自己能力时时在线之外,其实面对裁员,也不用太担心。
我曾经经历过被裁员,被迫让自己离开了舒适区,后来的那几年进步速度非常快。变化也就成了未来更好的起点。
如果真的到了要离开的那一步,赶紧把简历准备的漂漂亮亮的,发在招聘网站,发给朋友求机会介绍…虽然大环境不太好,但也有不少公司逆势扩张或者趁机吸纳有经验的优秀人才。
认真准备也有机会,有的时候现在的行业不景气,换个赛道说不定能找到更好的机会。
再或者市场部门得工作不好找,客户运营客户成功甚至销售得岗位也可以尝试下,积累全面的能力,未来如果想转回市场部,也是增加了对业务、对客户得了解,更加有优势了。
阅读 1682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